南大港湿地创新扶贫模式:贫困户变护鸟员,月薪三千生态分红

沧州新闻网 阅读:5 2025-09-04 10:51:29 评论:0
南大港湿地创新扶贫模式:贫困户变护鸟员,月薪三千生态分红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出许多具有特色的扶贫模式。近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南大港湿地保护区就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扶贫措施:聘请贫困户担任护鸟员,月薪三千元,并享有生态分红。这一举措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南大港湿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湿地资源,南大港湿地保护区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

据了解,此次南大港湿地保护区共招聘了50名贫困户担任护鸟员。这些护鸟员主要负责湿地内的鸟类监测、栖息地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在保护区内,护鸟员们每天都要巡视湿地,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确保鸟类栖息地的安全。

作为护鸟员,月薪达到三千元,这对于贫困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此外,护鸟员们还有机会参与到生态分红项目中。在湿地保护区内,生态分红项目主要针对鸟类栖息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护鸟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从而获得相应的分红。

南大港湿地保护区负责人表示,聘请贫困户担任护鸟员,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湿地保护的重要力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贫困户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说。

在护鸟员小王看来,这份工作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原本生活困顿的他,自从成为护鸟员后,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他每天都会认真巡视湿地,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确保鸟类栖息地的安全。

“以前,我对生态保护了解不多,但现在我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南大港湿地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小王说。

南大港湿地保护区聘请贫困户担任护鸟员的扶贫模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为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南大港湿地保护区将继续深化生态保护与扶贫相结合的模式,探索更多有利于贫困户增收的途径,为我国扶贫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地区能够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共同为保护生态环境、助力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沧州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沧州新闻网是沧州地区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集新闻资讯、政务公开、民生服务、文化旅游于一体,打造城市信息枢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