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县盐碱地光伏农场:棚顶发电,棚下种菇,创新扶贫新模式

沧州新闻网 阅读:6 2025-08-15 21:51:26 评论:0

在我国河北省海兴县,一个独特的盐碱地光伏农场正在悄然兴起。这里,光伏发电与种植香菇相结合,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径。

海兴县地处渤海之滨,土地盐碱化严重,传统农业发展受限。面对这一困境,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打造了这一盐碱地光伏农场。

在这个农场里,光伏板整齐地铺在盐碱地上,吸收着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些光伏板不仅为农场提供了清洁能源,还降低了土地盐碱化的影响,为农业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在光伏板的下方,则是种植香菇的菇棚。菇棚内,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得到严格控制,为香菇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种“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创新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据了解,这个光伏农场占地约1000亩,装机容量为1.5万千瓦。在光伏板发电的同时,农场还种植了香菇、蔬菜等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还远销外地,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海兴县盐碱地光伏农场还积极发挥扶贫作用。农场吸纳了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让他们在光伏发电和农业种植中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农场还与当地政府合作,为贫困家庭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海兴县盐碱地光伏农场的成功,得益于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民则积极参与到农场建设中,共同推动这一创新扶贫模式的实施。

如今,海兴县盐碱地光伏农场已成为我国光伏扶贫的典范。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我国扶贫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望未来,海兴县盐碱地光伏农场将继续扩大规模,提高发电和种植效率。同时,农场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我国光伏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海兴县盐碱地光伏农场“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创新扶贫模式,为我国盐碱地治理和扶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党的领导下,相信我国将在更多领域探索出创新扶贫的新模式,助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

沧州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沧州新闻网是沧州地区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集新闻资讯、政务公开、民生服务、文化旅游于一体,打造城市信息枢纽站